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或原子内价电子通过轨道重叠而密集核间区)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说明】
【说明】
1. 为了解释两个原子为什么能结合成稳定的分子,1916年 路易斯(Gilbert Lewis, 1875—1946)提出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 论。1927 年海特勒(Werner Heitler,1904—1981)和伦敦(Frita London, 1900—1954)首次根据量子力学基本原理,采用电子配对成键概念解释H2的结构。后来斯莱脱(John Clarke Slater)和 鲍林把这一概念推广到其他双原子分子中,并提出用轨道杂化说明一些多原子分子的结构,从而奠定现代价键理论(简称VB法) 的基础。1932年,由马利肯和洪德在分子光谱的实验基础上又提出分子轨道法(简称MO法),成为当代共价键理论的主体。
2.现代价键理论指出,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间必须有共用电子对;组成共用电子对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时,两个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形成“电子桥”,对两核产生吸引作用,于是就形成原子间的共价键。
3.在形成共价键时,每个原子能结合其他原子的数目不是任意的,有一个最大的成键数,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例如,氮原子有三个未成对2p电子,它可以和另一个氮原子的三个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N2,也可以和三个H原子(而不是4个)的电子配成NH3分子。
4.要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必须尽可能使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交盖程度大一些。人们提出的杂化轨道就是能使原子轨道在成键方向上有较大的分布,以便发生最大重叠。因而共价键还有方向性。键和键之间有键角,整个分子还有一定的空间几何构型。
5.共价键的分类
(1)按共用电子对数目分单键、双键和叁键。用MO法来分,还可以有单电子键和叁电子键。
(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向某一原子: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按共用电子对来源,分一般共价键(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配位原子一方单独提供)和反配键(共用电子由中心离子提供)。
(4)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δ键(如p轨道“头碰头”重叠)Π键(如p轨道“肩并肩”侧面重叠)及δ键(如dxy轨道“面对面”重叠)。
(5)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定域,分定域键和离域键(如离域大Π键)。
2.现代价键理论指出,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间必须有共用电子对;组成共用电子对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当两个原子互相接近时,两个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形成“电子桥”,对两核产生吸引作用,于是就形成原子间的共价键。
3.在形成共价键时,每个原子能结合其他原子的数目不是任意的,有一个最大的成键数,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例如,氮原子有三个未成对2p电子,它可以和另一个氮原子的三个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N2,也可以和三个H原子(而不是4个)的电子配成NH3分子。
4.要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必须尽可能使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交盖程度大一些。人们提出的杂化轨道就是能使原子轨道在成键方向上有较大的分布,以便发生最大重叠。因而共价键还有方向性。键和键之间有键角,整个分子还有一定的空间几何构型。
5.共价键的分类
(1)按共用电子对数目分单键、双键和叁键。用MO法来分,还可以有单电子键和叁电子键。
(2)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向某一原子: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按共用电子对来源,分一般共价键(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配位原子一方单独提供)和反配键(共用电子由中心离子提供)。
(4)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δ键(如p轨道“头碰头”重叠)Π键(如p轨道“肩并肩”侧面重叠)及δ键(如dxy轨道“面对面”重叠)。
(5)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定域,分定域键和离域键(如离域大Π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