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价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该理论最初由西奇威克(Sidgwiek)和鲍威尔(Powell)提出,以后吉林斯比(Gil-lespie)和宁荷姆(Nyholm)发展了这一理论。它的概念非常简单,[阅读全文:]
摘要: 【孤电子对】也称孤对电子。指分子或离子中某原子的最外层未共用的电子对。例如,NH3分子中,N原子有一个孤电子对;H2O分子中,O原子上有两个孤电子对:N、O原子都是多电子原子,H原子是等电子原子,因此在[阅读全文:]
摘要: 【分子轨道理论】又称分子轨道法(Molecular OrbitalTheory)或MO法,1932年由美国化学家密立根(R.S.Mul-liken)及德国物理学家洪特(F.Hund)提出。是现代共价键理[阅读全文:]
摘要: 【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为d的两个电荷(+q和—q)组成的体系称为偶极子,其电量与距离之积就是偶极矩(μ)。公式为:μ=qd,偶极矩是矢量,其方向系[阅读全文:]
摘要: 【分子间作用力】在单原子分子或以共价键合的分子中,分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比化学键弱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 说明 1.分子间作用力首先是由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提出的,因此又叫范德华力。由于这种力[阅读全文:]
摘要: 【定义】电荷相反的离子相互接近时就有可能发生极化,即它们在相反电荷的电场的影响下电子云发生变形。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称为该离子的极化作用。【说明】1.离子极化作用的大小跟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离[阅读全文:]
摘要: 【配位键】成键电子由成键原子一方单独提供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配位键(曾用名:配价键)。 说明 1.配位键是特殊的共价键。常用L→M符号表示。其中L 提供孤对电子,叫做电子对给予体。M原子有空轨道,可以接受[阅读全文:]
摘要: 【键长】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例如H—H键长为0.74×10-10米、Cl-Cl键长为1.988×10-10米。一般两原子间的键长越短,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对同族元素的单质或同类化合物的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