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百科  > 所属分类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0] 评论[0] 编辑

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理论】有关反应速度的理论,是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此理论的要点是:在气体反应中,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但不是任何两种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比整个体系内分子的平均能量要高出很多,才能发生有效碰撞。因此化学反应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

【定义】能够引起反应的分子间(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说明】
1.碰撞理论认为,发生化学反应必先有分子碰撞,但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的。例如,在500°C, l0lkpa的条件下,浓度为10—3 mol/L的碘化氢气体中,分子间相互碰撞次数高达3.5×1028 次/升•秒,但在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却少得多,因此碘化氢分子要分解成氢分子和碘分子,不会瞬时完成。
2.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然而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都是有效碰撞。反应物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反应物分子必须有足够动能,达到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二是反应物分子必须按一定方向互相碰撞,即“碰撞得法”,才能引起旧键断裂,形成新键。前者是能量因素,后者是空间因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等容过程    下一篇 自由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